一个人随便玩玩的博客。除网络小说,其它都为本人原创,网页设计、虚拟主机空间、小程序开发,网站搬家和维护、私域客服系统,私人管家等,价格美丽,有兴趣的话请联系我:点击在线沟通
分页: 46/50 第一页 上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Jun 18
当事人应置身于利害之外,提出倡议的人则应设身于利害之中,才能知道利害得失。

这句话揭示了在不同角色中应采取的态度和视角。作为决策者,应该超然于利害关系,以更全面的视角来判断事情的本质;而作为建议者,则需要理解和考虑利害关系,以便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这种分角色的智慧有助于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决策者的超然能够让他们在复杂的局面中做出理性的选择,而建议者的理解能确保建议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7
没事要戒掉一个“偷”字,有事要戒掉一个“乱”字。

这句话强调了在不同情境下应保持的警惕与谨慎。在没有事情时,要避免“偷懒”或“偷”的行为;而在处理事务时,要避免“乱”的做法,以保持条理和清晰。

这种态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效率和效果。在无事之时,保持警觉可以帮助我们做好准备,避免在关键时刻失误;而在忙碌的时候,保持秩序与专注则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问题,避免混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6
能消除将要发生的事,遇到事情而能做弥补,事情发生后能挽救,这叫做达权,有才干。知道将来的事,做事有始有终,已成的事能知其中的变化,这叫做深思熟虑、有见识。

这两组概念强调了一个人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运作所需的综合素质:既要具备应变能力,又要有前瞻性的思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5
有见识的人做事能提得起,放得下,算得到,做得完,看得破及撇得开。

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保持灵活和从容。在面对挑战时,能够积极应对;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合理安排。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4
挽救失败的事,就好像驾驭悬崖边的马,不能轻拍一鞭。对于即将成功的事,就好像拉船上沙滩,不能少停一桨。

这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谨慎;在追求目标时,要持续努力,不能因一时的疲惫而放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3
用真实之心待人,事情虽然不一定成功,但过后别人看见了我的诚意;用欺诈的心肠处理事情,别人虽然一时间受到迷惑,但过后别人必然见到你的虚伪狡诈。

总结:这段话强调了“真诚”与“虚伪”两种待人处事的不同方式。真实待人,尽管可能会遇到一时的失败或误解,但长远来看会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敬。而虚伪与欺骗则可能获得短期的成功,但终将失去他人的信任与支持。做人要保持真心与正直,不应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自己的原则与诚信。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2
天下没有不能教化的人,就害怕不诚心;天下没有不能干成的事,就怕立志不坚定。

这两句话的核心精神,可以应用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与人交往时,要有真心与耐心;在追求目标时,要有决心与毅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11
与人相处,不能任性,要了解人情;行事也不能固执,要明白事理。

这两句话的核心思想可以总结为:

    待人要以他人情感为出发点,尊重他人的立场,理解他人的需要,而不是一味依据自己的意见和情感来处理人际关系。
    做事要以事物的规律为依据,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理性地分析事物的内在逻辑,而不是仅凭个人的直觉或固有观点来做决策。

从人际交往到工作决策,这两条原则都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做出更有智慧的选择。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9
看待事的可贵处在于明理,处事的可贵处在于内心公平。

这两者相辅相成,理明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而心公则帮助我们以正确和公平的心态去应对外部的挑战与人际关系。理明与心公,是成就智慧人生的两大要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8
忙于追求天理的人,对人的欲望必定淡薄。忙于私事的人,处理公务必然粗心,追求虚饰外表的人,内在之心必定单薄。

这三句话提醒我们:追求道德、理性和真理的人,应该保持对个人欲望的淡泊,避免沉迷于私事和表面功夫,专注于有实质内容和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内心的修养,避免外界虚假的干扰。这样的人生,才能真正踏实而有深度,远离浮躁与虚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7
君子掌权临事,那么连小人都能变为君子,处在这种情况里,还不能成为君子的,那就是货真价实的小人了;小人弄权擅事,那么一般人都沦为小人,处在这种局面下,仍然不沦为小人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了。

这段话从社会和人际交往的角度,强调了个人品行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力。君子应通过自我修养和高尚行为来影响他人,推动集体或社会的进步;而小人则可能通过自私狭隘的行为,将自己的负面影响扩展到他人身上。一个人的行为标准,不仅关乎自己的道德修养,还关乎他对周围人的潜在影响力。因此,君子应以身作则,始终保持高洁品行,而小人若能反省并改变自己,也有可能转变为君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6
当官从政,首先要使民风民俗敦厚;处理事务,首先要抓住问题的本质。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处理事务时,不能只顾个人的眼前利益,或者局部的得失。应该从大局出发,考虑到长远的、宏观的利益与社会的根本利益。如果一味追求局部的利益或个人的小利,很可能会牺牲整体的利益,甚至带来更大的负面后果。

总的来说,这句话强调了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职责与行为上的高度要求,同时也提醒每一个人在日常事务中都要保持大公无私、全局视野,做到有远见、顾大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5
评论人物,应该充分肯定他的长处,宽容地谅解他的短处;办理事务,应该首先弄清它的害处,然后再衡量它的利处。

这种智慧体现了“以宽待人”和“以慎行事”的原则,强调了理性、平和的心态,以及长远思维的重要性。这对于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4
小人办事,处理的原则是私利,合于私利的就看作利,违背私利的就看作害;君子办事,衡量的标准是道义,合于道义的就看作利,违反道义的就看作害。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君子和小人在处事的根本区别在于,小人看重眼前的利益,君子看重行为的正义与道义。因此,这句话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诲,也反映了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的深刻哲理:在面对抉择时,是否能够坚守正道和道德,决定了一个人的长远福祉与声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Jun 3
只要对人情世故熟悉了,还有什么大事做不到?只要天理与人心吻合了,还有什么好事办不成?如果对某一件事情不留心,那么这件事情就得不到应有的料理;如果对某一物品不留心,那么这个物品就得不到合理的安排。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全面与细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局限于表面,必须关注更高的道义原则和微观的细节安排,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成功。这是对“处事”的高度总结,提醒人们在实践中保持清醒、谨慎和有远见的态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分页: 46/50 第一页 上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